English

“北京人”遗址命运堪忧

2001-04-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小也 我有话说

得知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病重消息的同时,也接到了“保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委员会”的邀请,前往京郊房山区考察遗址目前的状况。当记者询问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时,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是想借着大家都在关心贾老的机会呼吁:救救北京人遗址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长城、故宫、秦陵、敦煌等于1987年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是无可置疑的“国宝”。然而,记者日前看到的情况却令人对它的命运十分担忧。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考古挖掘工作使周口店遗址呈现为一个巨大的深坑,沿一侧坑壁标有堆积层分界数字,共17层。其中第10层到第3层曾陆续发现多枚古人类化石。由于缺乏保护,雨水冲刷和杂草丛生使得坑壁被严重侵蚀,开始风化,原本清晰的堆积层分界线也已模糊不清了,而上部的大块岩石则有崩塌的危险。

按照惯例,遗址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相应的展览和陈列,它们可以使观众增长知识,了解遗址的深厚内涵。但是,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及山顶洞人遗址都缺乏展陈设施,悬挂在坑壁和竖立在坑底的标示牌都已经破旧不堪,并且语焉不详。此外,周口店遗址显然还缺乏合适的讲解员。记者看到,当一队日本游客慕名而来,四处观望时,只有随团导游作了一番不超过十句话的解说。而陪同我们的专家则讲了一个小时,尽管多半是专业术语,仍吸引我们听得如醉如痴。

能够对周口店遗址起一定说明作用的博物馆正由一把将军不下马的铁锁看管着,据此地的工作人员讲,已是封闭多时了。记者趴在窗外,看到里面是装修了一半的情景———电线刚刚埋进沟槽里,展柜背靠背挤在一处,满是灰尘。为了怕“太对不起观众”(该工作人员语),部分展品移到大门口的一间平房里。记者跟踪而至,发现与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和石器等摆在一处的是毫不相干的6000万年前即灭绝的恐龙化石,而相邻的另一间平房则正在展出两具晚近下葬而保存较好的干尸。

揣着满腹疑惑,记者请来遗址博物馆馆长蔡炳溪。对于我们的询问,蔡馆长是无可奈何的表情:一个字———钱。目前遗址每年的门票收入是90万元,可以弥补职工的工资缺口和日常修缮费用,但是要想从根本上使遗址脱离危险处境或者举办高水平的展览,这笔款项的数目是远远不够的。他说,正如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由于资金不到位,即使是对博物馆进行适度装修和布置的工程也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

记者曾经采访过其他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大多也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周口店遗址的形势格外严峻,且自救能力很差。首先,对该遗址的挖掘研究工作已告一段落,下一步工作要在新的课题指导下才能进行。其次,该遗址的观赏性不强,没有敦煌那样精美的彩塑,也没有长城那样雄伟的建筑。遗址周围的环境也未能形成大片的风景区,不能吸引为数众多的旅游者(恐龙与干尸恐怕正是为了吸引游客的不得已之举)。因此,周口店遗址确实需要外界人士在财力物力上伸出援助之手。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周口店遗址本身内涵之丰富远远超过它的功利性用途。谈到这点时,蔡馆长非常激动,他说:虽然目前该遗址不是考古学界的热点,旅游环境也不够理想,但是,它对国人的教育意义却是非凡的。

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当时还只有25岁的裴文中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解决了当时学术界有关猿与人之间进化过程中重要环节的长期争论,为人类起源和演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以后,贾兰坡等人又陆续发现了其他5枚北京人头盖骨,他们为世界考古学界作出了最辉煌的贡献。考古发掘表明,从50万年前到24万年前,北京人在周口店地区断断续续生活了二十多万年。正因如此,周口店遗址出土了200余件人类化石,上万种石器,200余种动物化石,是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在科学研究和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